去年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聚焦立精神之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坚持思想引领与为民服务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典型示范相联动,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着力在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开展“每周一小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我们的节日”主题示范等活动,让文明实践“走实”更“走心”。
近日,我县“五个百场”、茶乡集体升学礼两个案例成功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陕西创新案例》,这一创新举措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五个百场
背景缘由
西乡县创新实施以“百场宣讲聚人心、百场讨论话恩情、百场演出展变化、百场课堂强本领、百场表彰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五个百场”文明实践示范项目,让文明实践更走心。
基本做法
1
整合五类资源,让文明实践充满活力。
一是整合理论宣讲资源。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模范讲故事,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理论宣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接地气。二是整合群众教育资源。通过村组会议、院落会、思政课堂等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感恩教育、畅谈发展变化、培育文明新风,增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三是整合文化惠民资源。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文明集市+志愿服务、公益电影+科普宣传等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四是整合技术培训资源。用好道德讲堂、市民学堂、流动课堂,普及科技知识,解决产业发展短板,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五是整合典型宣传资源。开展先进典型表彰,树立道德楷模榜,发挥县内媒体矩阵作用,宣传模范事迹,强化示范效应,形成良好风尚。
2
用活五支队伍,让文明实践汇聚力量。
一是建强理论宣讲队伍。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17 支党政领导干部宣讲团下沉镇村,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二是盘活政策宣讲队伍。21个涉农部门组建 215 支宣讲小分队,围绕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养老低保、合疗报销等领域因类施策进行宣传培训,聚焦民生福祉,讲好党的政策。三是组建模范宣讲队伍。成立道德模范和“草根明星”宣讲团,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聚焦凡人善举,讲好最美故事。四是整合科技科普队伍。结合“三下乡”活动,组织涉农技术专家队伍开展食用菌、烤烟、茶叶、直播电商等培训,聚焦技术服务,提供产业技术支撑。五是用好乡贤名嘴队伍。充分发挥个人专长,用小品、快书、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目前,五支宣讲队伍已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 450 余场,覆盖群众 6 万余人次。
3
开展好五类示范活动,让文明实践出新出彩。
通过县级示范引领,镇村分层推进,推动“五个百场”全覆盖。一是开展好文艺宣讲示范活动。围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通过演一个节目、讲一个百姓身边小故事、做一次微宣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二是开展好道德大讲堂示范活动。综合发挥“茶乡微讲堂”“院坝说事连心桥”“法制赶场”等作用,开展“茶乡集体升学礼”“新旧对比看变化”“我为我的村点赞”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三是开展好政策宣传示范活动。围绕文明集市+志愿服务,集中组织行业部门在城市小区、农村集市设置志愿服务摊点,开展政策咨询、医疗便民、文化惠民等“一站式”服务活动。四是开展好科技科普宣传示范活动。围绕电影放映+科普宣传,采用以优秀国产电影+乡村振兴公益宣传片、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电影的“1+2”放映模式,让群众接受教育、普及知识。目前,已开展各类文艺演出 167 场,放映公益电影 2580 场次,播放科教短片 1200 部。五是开展好评选表彰示范活动。围绕模范表彰+楷模榜,通过评选先进典型戴上“一朵花”,设立道德楷模榜建好“一面墙”,举办表彰活动树好“一面旗”,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成效启示
一是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突出群众所需所盼,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群众身边故事,表彰群众身边典型,实现从“全民知晓”到“全民参与”。二是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做到大门常开、内容常新、活动常态,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三是以地域文化为底色,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把优势项目融合到“五个百场”项目中来,保留精华、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让基层文明实践工作周周有精彩、月月有主题,实现从“普通供给”到“精准供给”。
茶乡集体升学礼
背景缘由
西乡县结合农村升学宴、谢师宴不断增多助长了宴请攀比、铺张浪费不良风气,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的实际,通过深入调研,推出“茶乡集体升学礼”文明实践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当年准大学生举办节俭而隆重,温馨而具有仪式感的“茶乡集体升学礼”,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升学宴,杜绝铺张浪费,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
基本做法
1
精准摸排,建立台账
1.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每年初对当年辖区高中毕业生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毕业生台账。
2.高考成绩揭晓后,以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单位与县教体局、有关学校、学生家长等对接核实大专院校录取情况,建立准大学生台账。
2
统筹安排,落实责任
1.坚持规模适度,原则上以镇(街道)实践所为单位筹备举办集体升学礼仪式,镇(街道)主要领导、毕业学校校长、相关村(社区)实践站站长、学生及家长、教师代表等参加。
2.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较边远的村或当年准大学生人数较多的村(社区),以村(社区)实践站为单位举办集体升学礼仪式,镇(街道)、结对共建单位分管领导、学生及家长、教师代表等参加。
3
灵活“5+N”流程,增强仪式感
采取“5+N”形式,灵活设置流程。“5”即固化五项基本流程,“N”即结合实际,采取赠送纪念品、慰问困难学生家庭、文艺表演等多种自选方式开展活动。
1.表祝贺,戴红花。仪式开始前,镇(街道)主要领导通报有关情况,对准大学生及家长表示衷心祝贺。安排工作人员为学生和家长佩戴“大红花”,增强荣誉感。
2.读倡议,谈感悟。镇(街道)通报有关宴请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及给群众造成的危害等情况,通过宣读“拒绝升学宴 弘扬新民风”倡议书,引导学生及家长自觉参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共建共享文明新风。通过学生及家长代表谈感悟,说想法,引导形成人人践行文明,弘扬时代新风的共识。
3.签承诺,拒办宴。组织学生及家长签订“拒绝升学宴 弘扬新民风”承诺书,从自身做起,抵制宴请、减少浪费、减少人情和经济负担,让风清气正的新民风吹进寻常百姓家,通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培育文明健康新风尚。
4.讲寄语,送祝福。镇(街道)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实践站站长、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对准大学生们寄予殷切希望和美好祝福,激发他们努力学习,造就不悔青春的决心和信心,鼓励他们大学毕业后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5.拍合影,扬正气。仪式结束,组织有关领导、志愿者与学生及家长拍摄合影照留念,让新风正气广泛传播,让具有深刻意义的“茶乡集体升学礼”成为象征时代新风的靓丽名片。
4
广泛宣传,增强影响力
采取新闻宣传、微信、抖音等方式,对“茶乡集体升学礼”项目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知晓率,提升影响力,引导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抵制大操大办酒宴,增强践行文明新风尚的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成效启示
一是通过一场场氛围浓厚、有仪式感、有纪念意义的集体升学礼,极大增强了学生和家长们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二是增强学生感恩之情---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党的领导,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经济负担,遏制了宴请攀比不良风气,营造了文明清爽的社会新风。